在已购公房上市的问题上,山东、上海、广州走得最早,南京、贵州紧跟其后。而北京的房改方案却迟迟不出。同是大城市,为什么北京这样落后呢?其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是一个“机关城市”,中央各大部委、外省市办事机构均设立在北京。特别是中央在京机构,其工作人员都要在京安排住所。北京房价居高不下也有这些单位的“功劳”,不论价钱多高,只要位置好,照买不误。这些单位的住房无论是在房租上,还是在房屋分配上均与北京市有很大区别。以房租为例,北京市的房租为每平方米1.3元,而占北京市公房超过1/3的中央在京单位的住房房租仅为0.55元;多占房主要出现在中央在京单位的身上;现在公积金贷款是目前大多数单位解决住房的贷款方式,但中央在京单位的公积金归集并未归到北京市;而当北京准许已售公房上市的时候,中央在京单位的房子也是要一齐上市的,这样北京与中央在京单位的差距将会更加暴露无遗,这些原因导致北京市公房上市办法迟迟不能出台。
据悉,北京已售公房上市办法(包括补偿措施)目前正在建设部制定,不久将会与北京居民见面。对于越来越近的北京已售公房上市,有关各界人士却道出了一些自己担心的问题。已售公房的支持者认为,公房上市进入二级市场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好事,它不仅能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,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化发展。然而,目前政府办事机构行动太慢,有许多人买了公房两年,到现在还没有拿到房产证。一旦北京已售公房上市的办法出台,我们却没有办法卖出自己的房子。还有,房改文件规定,产权单位在售房前应将受损的房屋维修好再出售,但单位并没有做到这一点,如果买了这样的旧房子,谁来给维修?
业内人士认为,现在开放二级市场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,千万不要因为政策的问题,加大收入的差距,造出许多百万富翁,也不要因为政策的问题,把地产市场搞乱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各地目前采取的一个共同政策,就是如果把已购的公房卖了只为了变现,国家就要加大税收力度;如果卖了房子又去买新房,那么,就减少或将税收全部取消。这又有可能造成这样一种假象,就是有人会将已购公房上市出售后,又与开发商签订新的购房合同,但并不是真买,而是拿到卖房的钱后再找发展商退房,虽然损失了一两万元的订金,但10万、20万元甚至更多的钱却到手了。
公房上市后,多数发展商认为,现有的房子房价越高,受到的冲击越小;房价越低受到的冲击越大,但中价房(每平方米4500元—7500元)会因为公房的上市而促进销售。随着二级市场的开放,公房的流动,一部分位置好、价钱公道的公房将是市场上的抢手货,特别是对于那些急于住房、急于以小换大的人来说:举个例子,在西单附近的已售公房上市后,因为是旧房,可能卖每平方米3000元—3500元,而且一般来说公房两居室的面积约在50平方米—60平方米,总价约为15万元—25万元左右。而经济适用房现在价格也多在3000元/平方米—4000/平方米,而且远离市区、交通不便,又没有现房,因此,在经济适用房推出后,许多人只是观望,真正要等的是公房上市。
对于公房上市的时间性,业内人士认为,这不是政策一公布,马上就能操作的事情。首先,要有一个可行性的判断,然后开始操作,这就需要许多部门的相互配合、协调;开始实施后,人们还有一个“观望”的过程,整个市场真正动起来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。上海是已售公房上市的试点城市,到目前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,但其上市出售的公房仅占已售公房的2%。
看来即使公房上市的政策出台,人们也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。